第53章 橋,修得很好!
關燈
小
中
大
南海隧道工程作業船集體返航。
一路上對講機匯報沒有停過。
每一個部分的加固工作都按照計劃完成, 就算是預測中不會登陸的寶島區域,也進行了相同的防護。
工程作業船固定在港口,所有人進入了項目組大樓。
遠處黑壓壓的烏雲快速湧來,平時已經亮起來的天空重新沈入了黑夜。
負責人剛剛回到辦事處會議室, 狂風亂作, 瓢潑大雨席卷而來!
律風站在會議室緊閉的窗前, 眺望著遠處的大橋。
雨水逐漸變大, 鐵灰色的橋梁,染上了墨海般的色澤,漸漸被窗戶上的雨痕掩蓋。
會議室打開的中國新聞臺,正在持續播報著臺風利蘇的情況。
沿海地區嚴陣以待,電視裏可以見到防臺防洪工作人員四處奔走, 檢查臺風登陸地區的安全設施。
早上六點, 新聞進行了現場連線。
律風以為會在安穩室內,見到前線采訪, 誰知道連線現場背景裏,竟然是灰蒙蒙的南海隧道。
記者穿著雨衣, 面容都被暴雨澆得模糊, 拿著話筒止不住在暴雨中聲嘶力竭。
“各位觀眾,我正在立安港!這裏我們可以清晰看到臺風來臨前的南海隧道跨海大橋的影子——”
律風耳邊轟隆的雷鳴雨落,與電視裏傳來的聲音漸漸重疊,此起彼伏。
清晰的“中國新聞電視臺記者丁鴻達”幾個字, 出現在直播畫面上。
“丁記者?”律風詫異地盯著丁鴻達。
“律風你認識丁鴻達?”瞿飛也發現了老熟人,“這個家夥怎麽臺風來了還沒忘記直播。”
“記者嘛, 肯定是新聞臺給的任務!”翁承先聽著丁鴻達語氣快速的播報,眉頭緊皺,“臺風要來了怎麽還不跑!”
電視畫面清晰直播著洶湧海浪, 拍擊岸邊。
丁鴻達站立的位置,離跨海大橋直線不到1公裏,臺風登陸絕對會受到襲擊。
然而,在這樣的情況下,丁鴻達眼睛都被雨水砸得睜不開了,依然語調快速的播報情況,並且有攝像機傳回跨海大橋的加固情況。
“根據我們得到的消息,南海隧道全體工作人員已經加班加點完成了跨海大橋的加固,現在利蘇即將登陸,進入了南海範圍,風特別大、大!”
他的聲音被吹出了不同的雜音,甚至有些站立不穩。
身後巨浪直立,穿過跨海大橋,拍出了一波又一波的回聲。
律風沒能從雨幕遮擋的窗前見到的畫面,從高清攝像機鏡頭裏看得清清楚楚。
蔚藍碧波變為了白色,席卷起超出橋面的浪湧,一層一層砸向跨海橋。
“臺風還沒登陸,浪子就兩橋高了。”
“咱們後續的防風、防浪設施是不是該再加幾米?這麽大的浪子打過去,承受不住啊。”
“利蘇幾年才一次?臺風要來肯定停運。我們該擔心的是臺風過後的維護處理。搞不好橋面、橋縫的泥啊……哎……”
議論聲夾在窗外暴雨與電視中臺風聲裏。
哪怕工程師們親手做了防護,也止不住擔心親手建起的大橋,更擔心的是這場臺風過後,麻煩又繁重的清理維護。
他們盯著電視裏跨海大橋的樣子,揪心程度與丁鴻達竭力的喊聲相近。
丁鴻達剛才還戴得好好的雨衣帽子,早就吹得擋不住砸臉的大雨。
他握著話筒,腳步都變得不穩,仍舊大聲播報道:“現在風力已經達到了15級,根據氣象局監測,利蘇經過裏可島確實削弱了強度,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——”
他的感受還沒說完,一陣狂風吹起爆音。
攝像機劇烈顫抖起來,連畫面中間的丁鴻達,雨衣都給吹破了,隨風獵獵飄揚的樣子,好像他穿了一件鮮艷的鬥篷!
即使如此,丁鴻達的聲音短暫停頓後,繼續傳來。
“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劇烈的臺風!跨海大橋完好無損,在臺風中巍然矗立!”
信號中斷,新聞畫面又回到了演播廳。
丁鴻達狼狽的身影消失不見,好像他拼盡全力,就是想在前線告訴全國關註著南海隧道的人民——
跨海大橋沒事,它矗立在那裏,我幫你們見到了!
演播廳的主持人,感謝過前方的報道,便開始轉入氣象分析。
覆蓋整個南海隧道的恐怖臺風,即使被裏可島的高山削弱,仍舊恐怖無比。
然而,室內沈默地聽著新聞,沒有繼續剛才的竊竊私語。
因為丁鴻達結束直播前的那句話,吼得他們心緒起伏,很難平靜。
過了半晌,瞿飛才悠悠感慨一句。
“丁鴻達真的拼啊。以前我跟師父搞曲水灣大橋的時候,他也經常來現場采訪。”
律風嘆息一聲,“等臺風結束了,我一定請他吃頓飯。”
瞿飛聞言,笑道:“怎麽?感謝敬業記者發回前線報道?”
“不全是……”律風說,“建烏雀山大橋的時候,他來采訪,我對他太冷漠了。”
雖然丁鴻達再來烏雀山,律風當過全程導游,給他仔仔細細講述了烏雀山大橋的建設精髓。
但是,結束了采訪後,丁鴻達寫的專題報道,極盡讚美之能事,看得律風印象深刻。
一來一往,好像還是律風欠了賬。
瞿飛聽完一笑,“這算什麽啊!丁鴻達當初跟在我師父旁邊,我還趕他走、叫他別影響我們工作,這小子一點兒不記仇,還是眼巴巴地跟在我們後面,就想知道曲水灣大橋的事情。估計,他早習慣我們這群建橋的人脾氣有多壞。”
果然,瞿飛也沒能對記者溫柔。
他天天接觸網絡的新生事物,對記者充滿誤解和偏見。
要不是丁鴻達脾氣好、會說話,怎麽可能從他手上得到曲水灣大橋的專訪材料。
慘兮兮的丁記者,先從瞿飛這個大糙漢手上磨煉過,又怎麽會在意律風的冷落。
律風聽著瞿飛聊丁鴻達,對這個記者的認識多了幾分。
看起年輕,說話做事卻沈穩,還極富創意。
丁鴻達對橋梁的喜愛,遠遠超過了他工作範疇,可能這也是促使著他在臺風前線直擊利蘇席卷跨海大橋的原因。
屋外狂風驟雨,能聽到砰砰砰的回音。
項目組辦事處的大樓不高,竟然感受到微微震顫,仿佛火車在樓旁呼嘯而過,連窗戶都在顫抖。
“臺風登陸了。”
瞿飛一句話,宣告了利蘇來襲。
沒等他調侃幾句,電視機忽然歇菜,會議室重回漆黑。
“哦豁!”
“哎呀!”
“停電了!”
一片黑暗的會議室,重新變得熱鬧又吵雜。
大家紛紛拿出手機,照出眼前小片光亮,沒有電視看,還有手機信號保證消息暢通。
律風打開手機,就見到無數短信彈了出來。
他還沒一一閱讀防臺提醒,殷以喬的消息就發了過來。
“停電了。”師兄的擔憂永遠及時,“你們還開會嗎?”
律風擡頭看了看周圍亮起的微弱光源,連翁總工都在刷新網絡,獲取最新消息。
“可能要。”律風不是很確定,“等雨勢變弱,我們就要出門檢查。”
臺風對普通居民來說,不過是一場狂風驟雨。
對他們來說,卻持續不斷,無法松懈的重要工作。
事前加固,事後檢查。
熬過一夜的工作,並不會因為臺風來襲,就放松下來。
律風緊繃的情緒,漸漸放松。
他跟殷以喬用文字聊起新聞直播裏的畫面,還有差點被風吹走的丁鴻達。
打著哈欠聊天的人不在少數。
翁承先確認了臺風會持續兩三小時後,便說道:“大家都回宿舍休息吧,保持手機暢通,等臺風結束了,我們再集合。”
會議室徹夜未眠的人群,慢慢往辦事處臨時的休息間走。
為了方便這群徹夜駐守南海隧道的人,辦事處的休息間,像學生宿舍一樣擺放著高低床,供他們臨時休息。
律風困得不行,還是在補眠前給殷以喬打了電話。
“你們工地怎麽樣?”他問
“應該沒事,博物館很牢固,廣場還沒開始鋪……可惜那些小樹苗了。”
殷以喬的聲音帶著遺憾道,“它們可經不住這麽大的狂風。”
綜合旅游區移植了不少樹苗,等著三五年後長成參天大樹,供游客乘涼。
可惜,臺風一來,三人合抱的大樹都會被吹斷粗壯的枝丫,更不用說那些剛剛種下的小樹苗了。
律風捧著手機,倒在床上,聽著殷以喬惋惜樹木、感慨寶島幸好提前檢測了隱患建築,很快沈入夢境。
夢裏有樹有橋有狂風。
等他被瞿飛叫醒的時候,手機都滑進了被子裏,早就掛斷了通訊。
“起來了。”瞿飛眼神疲憊,也不知道休沒休息,“師父說先去看看橋,咱們再休息!”
立安港的大雨沒停,雨勢小了許多。
工程師們撐著傘,穿著雨衣走出辦事處,直奔不遠處的跨海大橋。
漆黑的天空,變回來滂沱暴雨後的灰蒙蒙。
好在臺風中心離開了立安港,足夠他們懷著忐忑激動的心情,好好檢查超強臺風後的橋梁。
橋面留下了淤積的泥沙,工程作業船的甲板上也滿是泥濘。
清掃工作和檢測工作同時進行。
再大的風,也擋不住一群焦急的人,扛起儀器設備、穿上安全防護,走上跨海大橋。
翁承先站在跨海大橋前的工地上,等候著前方檢測人員的匯報。
律風站在他身邊,見他拿著對講機,走進了高壓水槍沖刷後的高速公路橋面。
濕褐色泥土,仍存留在縫隙裏,他擡手一抹,手掌裏盡是淺淺的海底泥沙。
對講機傳來無數“檢查完畢”“沒有故障”的聲音。
翁承先楞楞站在原地,與跨海大橋共同矗立。
整整五個小時的緊急檢查,證實了南海隧道跨海大橋、人工島、寶島區域沒有一分一毫移位,更沒有任何的損傷。
正如丁鴻達在新聞直播裏傳來的畫面那樣——
南海隧道面對臺風狂浪,無所畏懼。
檢查完畢之後,所有人站在跨海大橋前端,聆聽翁總工的講話。
他拿著話筒,站在雨中,感謝所有建設南海隧道的同事們、朋友們的幫助,也感謝全國人民的關註。
新聞電視臺的記者,正在將這一幕報平安、壯士氣的講話,記錄在攝像機裏。
“利蘇,是南海隧道建設過程中遭遇的第一個超強臺風,當然,它不會是最後一個。從今以後,我們依然要建好橋、守好橋,完成、完成南海隧道的後續建設……”
翁承先說著說著,忽然哽咽起來。
他擦著眼淚,幾乎沒法繼續說下去。
老人家紅了眼眶,就很難平覆情緒。
瞿飛趕緊上前一步,接過了師父的話,“接下來,我們要打起精神,做好準備,為南海隧道的建設團結一致、開拓進取!”
記者的采訪還會繼續,瞿飛留了下來,律風則是陪著翁承先回到室內。
翁承先接過律風遞來的紙巾,難為情地搖了搖頭,說:“年紀大了,多愁善感。”
“以前我們沒有這麽好的橋,更沒有這麽好的設備。現在你看,再大的臺風,我們都扛過去了。我心裏啊……”
他嘆息一聲,擺擺手,“我心裏高興。”
“剛才我見到橋上留下來的那些泥印子,就覺得好像是他們乘著波濤而來,親自檢驗了跨海大橋,伸手摸下的痕跡。”
翁承先仍有淚水過後的哽咽,“橋沒事,橋很好。我啊,高興。”
他沒有說他們是誰,只是拿出了工程安排,紅著眼眶仔細謀劃後續的進度。
可是律風心中,隱隱覺得自己知道“他們”是誰。
他們是那位素未謀面,執著了南海隧道一生的上任總工。
是96年大臺風吹垮橋梁時,與翁承先同樣年輕,卻犧牲了的橋梁前輩。
還是千千萬萬,為了中國橋梁奉獻了一生,也沒有等到南海隧道建成的人們。
狂嘯而過的臺風,好像“他們”大笑歸來的聲響。
他們的靈魂裹挾在穿橋拍岸的白浪裏,波濤如山,磅礴宣告:我們見到了,橋,修得很好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一路上對講機匯報沒有停過。
每一個部分的加固工作都按照計劃完成, 就算是預測中不會登陸的寶島區域,也進行了相同的防護。
工程作業船固定在港口,所有人進入了項目組大樓。
遠處黑壓壓的烏雲快速湧來,平時已經亮起來的天空重新沈入了黑夜。
負責人剛剛回到辦事處會議室, 狂風亂作, 瓢潑大雨席卷而來!
律風站在會議室緊閉的窗前, 眺望著遠處的大橋。
雨水逐漸變大, 鐵灰色的橋梁,染上了墨海般的色澤,漸漸被窗戶上的雨痕掩蓋。
會議室打開的中國新聞臺,正在持續播報著臺風利蘇的情況。
沿海地區嚴陣以待,電視裏可以見到防臺防洪工作人員四處奔走, 檢查臺風登陸地區的安全設施。
早上六點, 新聞進行了現場連線。
律風以為會在安穩室內,見到前線采訪, 誰知道連線現場背景裏,竟然是灰蒙蒙的南海隧道。
記者穿著雨衣, 面容都被暴雨澆得模糊, 拿著話筒止不住在暴雨中聲嘶力竭。
“各位觀眾,我正在立安港!這裏我們可以清晰看到臺風來臨前的南海隧道跨海大橋的影子——”
律風耳邊轟隆的雷鳴雨落,與電視裏傳來的聲音漸漸重疊,此起彼伏。
清晰的“中國新聞電視臺記者丁鴻達”幾個字, 出現在直播畫面上。
“丁記者?”律風詫異地盯著丁鴻達。
“律風你認識丁鴻達?”瞿飛也發現了老熟人,“這個家夥怎麽臺風來了還沒忘記直播。”
“記者嘛, 肯定是新聞臺給的任務!”翁承先聽著丁鴻達語氣快速的播報,眉頭緊皺,“臺風要來了怎麽還不跑!”
電視畫面清晰直播著洶湧海浪, 拍擊岸邊。
丁鴻達站立的位置,離跨海大橋直線不到1公裏,臺風登陸絕對會受到襲擊。
然而,在這樣的情況下,丁鴻達眼睛都被雨水砸得睜不開了,依然語調快速的播報情況,並且有攝像機傳回跨海大橋的加固情況。
“根據我們得到的消息,南海隧道全體工作人員已經加班加點完成了跨海大橋的加固,現在利蘇即將登陸,進入了南海範圍,風特別大、大!”
他的聲音被吹出了不同的雜音,甚至有些站立不穩。
身後巨浪直立,穿過跨海大橋,拍出了一波又一波的回聲。
律風沒能從雨幕遮擋的窗前見到的畫面,從高清攝像機鏡頭裏看得清清楚楚。
蔚藍碧波變為了白色,席卷起超出橋面的浪湧,一層一層砸向跨海橋。
“臺風還沒登陸,浪子就兩橋高了。”
“咱們後續的防風、防浪設施是不是該再加幾米?這麽大的浪子打過去,承受不住啊。”
“利蘇幾年才一次?臺風要來肯定停運。我們該擔心的是臺風過後的維護處理。搞不好橋面、橋縫的泥啊……哎……”
議論聲夾在窗外暴雨與電視中臺風聲裏。
哪怕工程師們親手做了防護,也止不住擔心親手建起的大橋,更擔心的是這場臺風過後,麻煩又繁重的清理維護。
他們盯著電視裏跨海大橋的樣子,揪心程度與丁鴻達竭力的喊聲相近。
丁鴻達剛才還戴得好好的雨衣帽子,早就吹得擋不住砸臉的大雨。
他握著話筒,腳步都變得不穩,仍舊大聲播報道:“現在風力已經達到了15級,根據氣象局監測,利蘇經過裏可島確實削弱了強度,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——”
他的感受還沒說完,一陣狂風吹起爆音。
攝像機劇烈顫抖起來,連畫面中間的丁鴻達,雨衣都給吹破了,隨風獵獵飄揚的樣子,好像他穿了一件鮮艷的鬥篷!
即使如此,丁鴻達的聲音短暫停頓後,繼續傳來。
“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劇烈的臺風!跨海大橋完好無損,在臺風中巍然矗立!”
信號中斷,新聞畫面又回到了演播廳。
丁鴻達狼狽的身影消失不見,好像他拼盡全力,就是想在前線告訴全國關註著南海隧道的人民——
跨海大橋沒事,它矗立在那裏,我幫你們見到了!
演播廳的主持人,感謝過前方的報道,便開始轉入氣象分析。
覆蓋整個南海隧道的恐怖臺風,即使被裏可島的高山削弱,仍舊恐怖無比。
然而,室內沈默地聽著新聞,沒有繼續剛才的竊竊私語。
因為丁鴻達結束直播前的那句話,吼得他們心緒起伏,很難平靜。
過了半晌,瞿飛才悠悠感慨一句。
“丁鴻達真的拼啊。以前我跟師父搞曲水灣大橋的時候,他也經常來現場采訪。”
律風嘆息一聲,“等臺風結束了,我一定請他吃頓飯。”
瞿飛聞言,笑道:“怎麽?感謝敬業記者發回前線報道?”
“不全是……”律風說,“建烏雀山大橋的時候,他來采訪,我對他太冷漠了。”
雖然丁鴻達再來烏雀山,律風當過全程導游,給他仔仔細細講述了烏雀山大橋的建設精髓。
但是,結束了采訪後,丁鴻達寫的專題報道,極盡讚美之能事,看得律風印象深刻。
一來一往,好像還是律風欠了賬。
瞿飛聽完一笑,“這算什麽啊!丁鴻達當初跟在我師父旁邊,我還趕他走、叫他別影響我們工作,這小子一點兒不記仇,還是眼巴巴地跟在我們後面,就想知道曲水灣大橋的事情。估計,他早習慣我們這群建橋的人脾氣有多壞。”
果然,瞿飛也沒能對記者溫柔。
他天天接觸網絡的新生事物,對記者充滿誤解和偏見。
要不是丁鴻達脾氣好、會說話,怎麽可能從他手上得到曲水灣大橋的專訪材料。
慘兮兮的丁記者,先從瞿飛這個大糙漢手上磨煉過,又怎麽會在意律風的冷落。
律風聽著瞿飛聊丁鴻達,對這個記者的認識多了幾分。
看起年輕,說話做事卻沈穩,還極富創意。
丁鴻達對橋梁的喜愛,遠遠超過了他工作範疇,可能這也是促使著他在臺風前線直擊利蘇席卷跨海大橋的原因。
屋外狂風驟雨,能聽到砰砰砰的回音。
項目組辦事處的大樓不高,竟然感受到微微震顫,仿佛火車在樓旁呼嘯而過,連窗戶都在顫抖。
“臺風登陸了。”
瞿飛一句話,宣告了利蘇來襲。
沒等他調侃幾句,電視機忽然歇菜,會議室重回漆黑。
“哦豁!”
“哎呀!”
“停電了!”
一片黑暗的會議室,重新變得熱鬧又吵雜。
大家紛紛拿出手機,照出眼前小片光亮,沒有電視看,還有手機信號保證消息暢通。
律風打開手機,就見到無數短信彈了出來。
他還沒一一閱讀防臺提醒,殷以喬的消息就發了過來。
“停電了。”師兄的擔憂永遠及時,“你們還開會嗎?”
律風擡頭看了看周圍亮起的微弱光源,連翁總工都在刷新網絡,獲取最新消息。
“可能要。”律風不是很確定,“等雨勢變弱,我們就要出門檢查。”
臺風對普通居民來說,不過是一場狂風驟雨。
對他們來說,卻持續不斷,無法松懈的重要工作。
事前加固,事後檢查。
熬過一夜的工作,並不會因為臺風來襲,就放松下來。
律風緊繃的情緒,漸漸放松。
他跟殷以喬用文字聊起新聞直播裏的畫面,還有差點被風吹走的丁鴻達。
打著哈欠聊天的人不在少數。
翁承先確認了臺風會持續兩三小時後,便說道:“大家都回宿舍休息吧,保持手機暢通,等臺風結束了,我們再集合。”
會議室徹夜未眠的人群,慢慢往辦事處臨時的休息間走。
為了方便這群徹夜駐守南海隧道的人,辦事處的休息間,像學生宿舍一樣擺放著高低床,供他們臨時休息。
律風困得不行,還是在補眠前給殷以喬打了電話。
“你們工地怎麽樣?”他問
“應該沒事,博物館很牢固,廣場還沒開始鋪……可惜那些小樹苗了。”
殷以喬的聲音帶著遺憾道,“它們可經不住這麽大的狂風。”
綜合旅游區移植了不少樹苗,等著三五年後長成參天大樹,供游客乘涼。
可惜,臺風一來,三人合抱的大樹都會被吹斷粗壯的枝丫,更不用說那些剛剛種下的小樹苗了。
律風捧著手機,倒在床上,聽著殷以喬惋惜樹木、感慨寶島幸好提前檢測了隱患建築,很快沈入夢境。
夢裏有樹有橋有狂風。
等他被瞿飛叫醒的時候,手機都滑進了被子裏,早就掛斷了通訊。
“起來了。”瞿飛眼神疲憊,也不知道休沒休息,“師父說先去看看橋,咱們再休息!”
立安港的大雨沒停,雨勢小了許多。
工程師們撐著傘,穿著雨衣走出辦事處,直奔不遠處的跨海大橋。
漆黑的天空,變回來滂沱暴雨後的灰蒙蒙。
好在臺風中心離開了立安港,足夠他們懷著忐忑激動的心情,好好檢查超強臺風後的橋梁。
橋面留下了淤積的泥沙,工程作業船的甲板上也滿是泥濘。
清掃工作和檢測工作同時進行。
再大的風,也擋不住一群焦急的人,扛起儀器設備、穿上安全防護,走上跨海大橋。
翁承先站在跨海大橋前的工地上,等候著前方檢測人員的匯報。
律風站在他身邊,見他拿著對講機,走進了高壓水槍沖刷後的高速公路橋面。
濕褐色泥土,仍存留在縫隙裏,他擡手一抹,手掌裏盡是淺淺的海底泥沙。
對講機傳來無數“檢查完畢”“沒有故障”的聲音。
翁承先楞楞站在原地,與跨海大橋共同矗立。
整整五個小時的緊急檢查,證實了南海隧道跨海大橋、人工島、寶島區域沒有一分一毫移位,更沒有任何的損傷。
正如丁鴻達在新聞直播裏傳來的畫面那樣——
南海隧道面對臺風狂浪,無所畏懼。
檢查完畢之後,所有人站在跨海大橋前端,聆聽翁總工的講話。
他拿著話筒,站在雨中,感謝所有建設南海隧道的同事們、朋友們的幫助,也感謝全國人民的關註。
新聞電視臺的記者,正在將這一幕報平安、壯士氣的講話,記錄在攝像機裏。
“利蘇,是南海隧道建設過程中遭遇的第一個超強臺風,當然,它不會是最後一個。從今以後,我們依然要建好橋、守好橋,完成、完成南海隧道的後續建設……”
翁承先說著說著,忽然哽咽起來。
他擦著眼淚,幾乎沒法繼續說下去。
老人家紅了眼眶,就很難平覆情緒。
瞿飛趕緊上前一步,接過了師父的話,“接下來,我們要打起精神,做好準備,為南海隧道的建設團結一致、開拓進取!”
記者的采訪還會繼續,瞿飛留了下來,律風則是陪著翁承先回到室內。
翁承先接過律風遞來的紙巾,難為情地搖了搖頭,說:“年紀大了,多愁善感。”
“以前我們沒有這麽好的橋,更沒有這麽好的設備。現在你看,再大的臺風,我們都扛過去了。我心裏啊……”
他嘆息一聲,擺擺手,“我心裏高興。”
“剛才我見到橋上留下來的那些泥印子,就覺得好像是他們乘著波濤而來,親自檢驗了跨海大橋,伸手摸下的痕跡。”
翁承先仍有淚水過後的哽咽,“橋沒事,橋很好。我啊,高興。”
他沒有說他們是誰,只是拿出了工程安排,紅著眼眶仔細謀劃後續的進度。
可是律風心中,隱隱覺得自己知道“他們”是誰。
他們是那位素未謀面,執著了南海隧道一生的上任總工。
是96年大臺風吹垮橋梁時,與翁承先同樣年輕,卻犧牲了的橋梁前輩。
還是千千萬萬,為了中國橋梁奉獻了一生,也沒有等到南海隧道建成的人們。
狂嘯而過的臺風,好像“他們”大笑歸來的聲響。
他們的靈魂裹挾在穿橋拍岸的白浪裏,波濤如山,磅礴宣告:我們見到了,橋,修得很好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